自然課本裡的冷知識ep.18-【終於(聞)見下雨的味道!為什麼下雨天有一個「雨味」?】

【終於(聞)見下雨的味道!】

為什麼下雨天有一個「雨味」

【聞到一陣「雨味」就知道要下雨啦!】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,聞到一陣「雨味」就知道要下雨啦!這股特殊的氣味,有人說是清新的味道,有些人說聞起來像泥土味。這股濃濃的「雨味」到底是什麼呢?在50多年前,富有好奇心的人們開啟了一系列探索,發現「雨味」的來源有很多種,不是只有單一氣味。因此,每一次聞到的「雨味」都有些不同。究竟有這個氣味的來源有哪些,今天我們就來解開這個味道的秘密吧!

 

【一、 Petrichor就夠潮】

「雨味」來源有很多種,其中一種是Petrichor,譯為「潮土油」。Petrichor是科學家貝爾與托馬斯提出的新名詞,是由希臘字「petra」石頭的意思與「ichor」神的血液的意思,用來表示這個味道來自於岩石、礦物中的液體。植物在乾旱期間在表面(如葉片、樹皮)會分泌出的油脂,油脂可以保護植物免受水分流失和高溫的傷害。這些油脂可能會累積在泥土、岩石中。當下雨時,含有揮發性的化合物會被釋放到空氣中,形成我們所聞到的「雨味」。

【 二、 細菌其實也很有味】

細菌裡的奇葩放線菌其實也有對「雨味」做了貢獻,我們熟知的細菌雖然會形成孢子,也就是細菌內孢子,是細菌對惡劣環境的特殊休眠狀態,類似種子的狀態,卻沒有繁殖功能,但放線菌卻以孢子進行繁殖!放線菌的代謝副產物二甲基-9-烷醇,這個化學物質存在於孢子表層,帶有泥土氣味稱為土霉味(geosmin)或土臭素。下雨過後,土壤從全濕的狀態慢慢變乾,這時候放線菌就會釋出孢子,當這些孢子釋放到空氣中,再進到我們鼻子裡的時候,我們就會聞到土霉味。

【三、 閃電也能電出味道】

「雨味」還有另一個來源那就是臭氧

臭氧的產生有兩種方法:

  1. 紫外線照射氧氣產生
  2. 利用高壓放電產生臭氧

臭氧主要分布於臭氧層離地20-30公里的平流層當中,是大氣中臭氧濃度最大的區域。因為離地面較遠平時我們並不會接觸濃度較高的臭氧。但在如果是在雷暴的天氣下,下沉氣流將臭氧從高處帶到接近地面的高度,這就使我們能聞到像是漂白水的氣味。

【黑洞寶寶說結論】

下雨時的味道不單單只由一個氣味構成,它很複雜、很多元,每個單獨氣味的背後都有著自己形成的原因,說起來,不單單只有生物學,還搭配著物理、化學、大氣等多種成因。下次下雨時,和黑洞寶寶一起展開嗅覺冒險,聞聞看這次的「雨味」是什麼味道吧!

2025科學營與國小科學課程,橫跨北台灣到南台灣桃園、中壢、平鎮、八德、龍潭、新竹、竹北、新豐、台南、高雄
【黑洞科學等你來一起成為科學家!】

最棒的國小科學營隊,豐富的科學課程與實驗,專業的科學師資,讓孩子愛上科學的開始!

▎黑洞科學唯一首選    ▎
▎讓科學不只是科學    ▎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